过滤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过滤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湖南日报建军特刊双手不再端枪身躯依然挺直【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0:46:32 阅读: 来源:过滤机厂家

双手不再端枪,身躯依然挺直

――向优秀退役军人致敬

图①张寿根(右一)到群众家里听取意见,摸清底数。曾彬 摄

图②消防义工唐智湘。通讯员 摄

图③黄常明给光荣院的老人洗脚。

通讯员 摄

图④危李(左三)和残疾人员工一起参加助残活动。 通讯员 摄

图⑤读书看报关心时事,仍是92岁张庆功老人每天必备的功课。

沙兆华 摄

双手不再端枪,身躯却跟端枪时一样笔直;生活里不再有军号声声,但心跳仍有军营鼓点的节奏。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从全省挑选出5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向广大读者呈现他们在“人生第二战场”积极转型发展,带头建设家乡、带头促进和谐的感人事迹。

张寿根:吃自家饭,干公家活,富一村人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杨忠民 肖庆

档案

张寿根,生于1966年4月,邵东县火厂坪镇木林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年8月至2001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02年因病退休回乡。先后担任木林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是邵阳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故事

7月19日,酷暑难耐,邵东县火厂坪镇木林村退役军人之家“庆八一军地文艺汇演”准备工作紧张忙碌,联系当地驻军下乡演出,自编自演老兵组团创业剧目,脚本改了一遍又一遍……这场活动的总导演,就是退役回乡15年、把贫穷木林领上致富大道的老兵张寿根。

张寿根刚从部队回来时,身体有病,工资不薄,本可在邵阳城里享清福。当他回到生他养他的木林村时,发现这里还是进村没有路、人畜饮水有时成问题,他觉得自己虽然退役了,但军人的责任还在肩。

“不能帮乡亲们把路修好,我这兵就白当了。”他从城里卷起铺盖回到木林,通过镇党委、镇政府考察推荐,先后出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吃着自家饭、干着公家活、领富一村人。自己拿出40万元,又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开辟出涉及2个乡镇、横跨5个村、全长5公里、路幅8米的主道路,并进行全面硬化。为解决安全饮水和节水灌溉问题,他又筹资8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容积300立方米深井和一个容积500立方米的高山水塔,全村受干旱影响严重的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还能保障部分农田的灌溉。

近年来,张寿根招商引资500多万元,在村里兴办了乳胶厂、印花厂、养猪场等5家民营企业。2014年,成功引进多特农业有限公司,在木林村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5000多亩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流转土地1万亩,为本村和周边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农民种植药材50余户。开辟300多亩荷花基地,除荷花观赏和莲子的收入外,还开展荷花鱼、荷花蛙养殖,增收前景一片喜人。

成立于2015年的木林村退役军人之家,承担邵阳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任务,退役军人来这里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到村办企业上岗实操,随到随训。张寿根说:“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抱团创业正逢其时,我们搞这个市级培训中心,就是希望孵化产业落户木林村。”目前,这里有四五百名学员,孵化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农家乐、养殖场等,吸引了外地许多慕名而来的退伍军人参与创业。

在张寿根带领下,木林村成功走出了一条扶持农民创业、建立生产基地、完善农业组织模式、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道路,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木林村先后获得了邵东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邵东县清洁能源示范村、省级卫生示范村、省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张寿根也被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评为“全省先进军休干部”。

唐智湘:十年公益路,温暖星城人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档案

唐智湘,1984年出生于湖南永州。退役后创立“厚天消防义工团”,目前注册的消防义工已达1000余人。2012年,义工团获首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2014年,湖南省委授予“第三届湖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奖”。2017年7月24日,唐智湘当选湖南省“优秀退伍老兵”。

故事

唐智湘出生在永州蓝山的一个小山村里。警校毕业后,怀揣英雄梦的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军营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退伍以后的唐智湘一直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消防做点什么。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唐智湘在长沙创立了“厚天消防义工团”,他决定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消防、预防火灾。义工团创立之初,日子十分艰难。唐智湘只身一人骑着摩托车,奔走在宣讲消防知识的路上。他每年自掏腰包超过15万元,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家人和朋友都十分不理解,也有人质疑他是在作秀。面对质疑,唐智湘没有辩解,只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义工之路。

厚天消防义工团是全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非盈利性消防义工团体。2012年对于义工团来说是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唐智湘个人生活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唐智湘自作主张把父亲最后支持他的10万元购房款,全部用于义工团的运作经费。这一年,唐智湘毅然放弃了之前从事的文化传播公司唯一的赚钱项目,全身心地投入到义工团的转型发展中。

唐智湘的妻子程芳,是厚天的第一批消防义工。义工团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市民中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唐智湘将消防知识融入视频、动画中,运用多种手段,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宣讲,取得了很好效果。

唐智湘说,消防义工的作用在于普及消防知识,“比如高层建筑防火,如何制定逃生路线、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等。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知识,也许在危难时刻就能救人一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智湘经常会接到受过培训的群众电话,“都是感谢的电话,当初学到的消防知识,在后来的生活中派上了用场。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10年艰辛公益路。一次次宣讲,一次次讲座,厚天消防义工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原来的“单打独斗”成为一个拥有注册消防义工1000余人的团队。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至今,义工团的服务工时超3万小时,长沙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每年超过30万人次受益。

黄常明:家就安在光荣院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档案

黄常明,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从1987年开始,他在郴州桂东县光荣院炊事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先后服侍照料了110余位孤寡军烈属、复员老军人。他把家安在了光荣院,妻子、女儿成了院里的义工,一家人都成了孤寡老人的亲人。

故事

1987年冬,年仅23岁的黄常明退伍回乡,成为了桂东县光荣院的一名炊事员,一干就是30年。

光荣院里住的都是孤寡军烈属或复员老军人,黄常明说,“我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对他们有一种特殊的亲人情感。”做饭时,他都精心搭配,想尽办法做出让老人满意的饭菜。他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还承担起帮老人洗衣物、提水铲火、端茶送汤、理发修指甲等琐事,甚至夜起帮老人盖被子,从前一天的凌晨5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

黄常明的办公桌里收藏着一张手写的发黄的遗嘱,那是患心脏病去世的黄振林老人生前留下的。遗嘱上清晰地写着自己的9000余元存款以及其名下财产继承人为黄常明。一个光荣院老人的遗产并不多,但沉甸甸的情谊和信任让黄常明深深感动。黄常明曾一直建议黄振林将遗产留给自己的亲人,但黄振林老人坚决不同意。黄振林没有孩子,但有亲弟弟。他在病危时说,自己多次住院动手术是黄常明忙前跑后,自己卧床不起是黄常明端茶送饭、更衣擦澡,他把黄常明当成了可以托付一切的儿子。

老人的老去、病痛、离开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在光荣院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老人离世前受尽病痛折磨,黄常明也跟着受“折磨”,他成了桂东县人民医院的常客。剪好尿布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垫上,为老人接导尿管,抱着老人喂汤饭,给老人翻身擦洗……医院护士用“震撼和感动”来形容看到黄常明护理老人时的心情。每年清明祭拜去世的老人,也成了黄常明30年来不变的习惯,黄常明一直以亲人的身份表达情意和寄托哀思。

黄常明与妻子胡爱莲结婚27年。但结婚4年后,胡爱莲没等到黄常明的回家,相反,黄常明却等到了胡爱莲的加入。1993年,胡爱莲带着两岁的女儿住进了光荣院,成了光荣院的义工,与黄常明一起照顾老人,一干就是24年。

30年时光荏苒,黄常明真心不改,以自己的一片爱心,收获了光荣院老人的一份真情,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他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危李:待残疾人员工如亲人

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档案

危李,43岁,华容县人,1994年12月应征入伍,在1997年的军事大比武中致残。现为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因艰苦创业、扶残济困,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扶残助学长江行动爱心大使”“岳阳市岳阳楼区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2016年获评全省优秀退伍军人。

故事

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危李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床上用品。近几年来,在岳阳市发起的助残济困行动中,危李和他的拓福家纺都会温暖相助。

危李的父亲是一个弹花匠,在家经营着一个小作坊,1997年底,退伍回家的危李经常帮忙搭把手。一次,一个顾客弹了一床被子,要求再做一个被套,当时可难坏了危李父亲,但也让危李萌生出了将父亲的小作坊拓展成床上用品加工厂的念头。

创业途中多次受挫,几番折腾后企业近乎倒闭,危李想到过放弃,但每次他都说服自己“风雨过后是彩虹”。军营生活塑造了危李细致严谨的经营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作坊逐步壮大,发展成了如今的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

危李全身心投入到传统棉胎制作深加工,研发出可水洗的棉花空调被,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口碑。

危李经营企业18年,也是与残疾人手牵手相濡以沫的18年。在公司里,制度明显倾斜于残疾员工,公司现有员工72人,其中残疾员工51名,一半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是残疾人。

公司厂房里,针对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总有特别贴心的安排。员工个子矮小,危李特意放低了缝纫机机脚,为他们找来适合的矮凳子;肢残员工行动不方便,各车间就全部使用对讲机,方便指令随时传达到人,同时,他还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安排在固定的流水线上。

危李待残疾人员工如亲人。2014年,一名新进厂的聋哑女员工半夜离厂出走,危李急懵了,发动全厂员工出去找人,5天后终于找到女孩。询问原因,才知道女孩因为不适应那个工作岗位,性格封闭的她想到离厂,通过安抚和调整岗位,聋哑女孩感受到了厂里的温暖,如今,她已成为了一名优秀员工。近年来,危李还撮合了4对残疾人喜结良缘,让他们在厂里安家。

2016年7月,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将全省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安置在拓福家纺。基地成立后,公司投入40万元添置了生活和娱乐设施,还安装了3部电梯,方便残疾人出行,如今基地已接纳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的员工21名,使他们在拓福找到了“家”的归属。

张庆功:92岁“老兵”不减忠诚本色

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陈昆仑 邓鼎妮

档案

张庆功,株洲荷塘区石子头社区离休干部,1926年出生,1942年3月参加抗日战争,1985年在株洲市模具厂离休,2007年后连续10年义务给各中小学校学生上法治课及爱国主义教育课,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普法老爷爷”。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党员,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湖南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

故事

在今年92岁的张庆功的案头,有几部他自己的著作。8年前,84岁的他开始了《老兵回眸》20万字的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之讲述世界战争史的《老兵情怀》、讴歌党的诗集《老兵心韵》相继问世。

1942年春天,当时年仅16岁的张庆功,在山西沁源县老家附近村里找到革命队伍,参军第一天就拿着枪和手榴弹上了抗日战场。从那以后,他坚定不移跟着部队,在枪林弹雨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

1959年,张庆功离开部队,来到了株洲洗煤厂。1982年在株洲市模具厂离休。虽然离岗了,但他一直在厂离休办发挥余热。

2006年,张庆功被转到株洲市荷塘区委老干部局管理,学习、活动、发挥余热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此后,张庆功越来越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向青少年、党员干部、社区群众讲授革命传统,通过再学习,再教育,张老自身的知识和视野越来越丰富,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他主动找到荷塘区石子头社区党支部书记,要求为社区党员上“党课”。他的党课讲得生动丰富,社区党员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从此,他坚持每月为社区党员上一次党课。2007年底,他又主动参加荷塘区老干部十七大精神宣讲团,他的宣讲紧跟时事,浅显易懂,让人受益匪浅。2008年,荷塘区委宣传部聘请他为“荷塘区时事政治宣讲员”。2011年,株洲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聘请他为“廉政建设宣讲员”。为了上好每一堂课,80多岁高龄的他,主动学习电脑,每天上网收集宣讲资料。

当看到青少年因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时,张老利用在学校宣讲的机会,开始探索向青少年普法。暑假期间,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冒着酷暑,来到学校社区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

“孩子们喜欢听战争故事,我就从自身经历说起,随后慢慢讲到祖国只有强大,外人才不敢欺侮,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一个孩子听完对我说,爷爷,我们应该为祖国好好学习。”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精神体力有些不支的张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到处宣讲,但是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还是按捺不住要写诗赞美,他说:“热爱、忠诚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本色!”

荣耀战国

天地决

水浒战歌手游